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资讯 > 公司资讯

BG真人官网李于昆:重视美育是时代的命题

发布时间:2023-07-13 12:20:54 浏览:

  ■徐悲鸿曾获蔡元培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九方皋》,他用中国画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图翻拍自《20世纪中国艺术史》

  20多年前开始参加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工作,其间主编了三套国家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教材,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测评专家组成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李于昆日前在新快报收藏周刊与广州市文联共同推出的“美学大课堂”上,深入剖析了美育现状,分析了美育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他认为:“新时代重视美育,加强视觉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命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非简单的‘看图说话’”。

  李于昆: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高校教书,长期关注艺术学科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变革。2001年开始参加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工作,其间主编了三套国家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教材等。在经历中我深感美育的重要性,美育对青少年成长的育人价值。从我国近现代美育发展历程看,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宗师,我将其对美育最重要的贡献归纳为“一说三院”:1917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继后倡导和创办中国近现代最有名的三所艺术院校,即今日之中央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蔡元培先生对美育、艺术教育的影响至今仍然非常大。

  进入新时代《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提出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是美育在新时代的工作原则,对青少年美育明确了主题内容、发展方向等,是中国式现代美育的体现。同时,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纵观古今中外,艺术、艺术教育就是一种高品质教育,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美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了“面向人人”的美育机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是核心;引领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低俗、庸俗、媚俗倾向是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是根本。正是这些内容、方法与原则构成了美育对青少年成长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李于昆:目前是我国历史上美育发展最好的时代。从政策导引、文化转向和技术手段看,倡导“五育并举”,出台了各项利于青少年美育发展的政策举措,美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主选,美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美育普及度在不断增高,艺术与科技融合趋势越来越紧密,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美育”,以及ChatGPT人工智能的介入等,都为青少年美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比如短视频、抖音等为青少年美育提供了多元的发展平台,受到青少年的广泛喜爱,艺术也以更为轻松、愉悦、简单、多样的形式传播开来,为青少年美育的发展赋能,提升青少年生活新的幸福感,以此促进当代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此外,家庭越来越重视美育投入。

  李于昆:当然也要看到美育发展的不平衡。当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二是高质量发展中的美育提质问题。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各省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都直接关涉青少年美育发展。具体到广东来看,同样存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珠三角地区是美育提质的问题,粤东粤西粤北是美育“开齐开足”的问题。2022年6月,《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全面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5年,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美育发展新格局;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基本形成;《方案》更提到,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美育合作与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对照《方案》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乡镇美育工作的推进,更需要政府的政策、人力和物力来支持。可喜的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之都深圳提出并正在建设的“美育之城”、粤北山区清远提出也正在实施的“全科美育”都在实验中,初步取得成效,并在全省和全国产生示范作用。

  收藏周刊:艺术学独立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已有十余年,您认为这样的变化对美育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于昆:作用很大。简言之,改变了美育与社会、与大众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是从普及层面看,艺术课程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必修课程或模块课程,主要标志是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成为新时代艺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艺术课程在高校成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在读学生必须修满2个艺术学分方能毕业;社会美育形式和层次多样化,在“双减”背景下,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优化发展,在时空上更加深入广泛、普及大众。二是从提高层面看,原来从属于文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艺术”独立升格为门类,体现了艺术学科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规律,由此对实践性、表现性为主的艺术学硕博点的建设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艺术学硕博点的迅速发展,硕博点的分布更加科学。

  以广东艺术院校为例,在新一轮硕博点申报中,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就获得艺术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弥补了广东一直以来没有艺术学博士点的空白。新版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艺术学独立为门类的顶层设计,必然对美育、艺术教育带来学理上和实践上的突破,由此更加促进美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对这个话题,我们还要关注在“艺术学”学术型专业归类上,近期做出的大幅度调整。艺术学(含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历史、理论和评论研究),其中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等是新设定的一级学科,着力厘定一般艺术学与特殊艺术学的研究层级,新版目录艺术学既是一种回归,更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学科重塑。依此,艺术学学科建设必将走上新的台阶,对美育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收藏周刊:近年我们看到不少出版物在用图上有所欠缺,这也是青少年美育的其中一部分,假设我们美育一直没有得到正视,对人的成长将有怎样的影响?

  李于昆:现在还有很多少儿读物的插图和人物形象来自日韩动漫人物造型,我也参加过不少少儿美术作品评审,类似插图、人物形象塑造等问题在送审作品中都有出现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审美教育缺失。

  今天艺术教育中的视觉、听觉、动觉、味觉和阅读等都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成为美育研究的对象。学术界甚至认为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从打开手机微信开始,到无所不在的电视、短视频、抖音BG真人及至城市乡村的各种景象,无不与图像有关。提高青少年读图能力,辨识图像的真伪和内涵,就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题中之意。因此,新时代重视美育,加强视觉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命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非简单“看图说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测评专家组成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广东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