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资讯 > 早教知识

BG真人官网绘画课程总结样例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07-22 23:52:33 浏览: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和综合性特点。多媒体艺术被纳入主流文化之中,为学界开拓架上艺术提供了绝佳时机,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教授就此明确指出:“可以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一定有新的出路。”基于此种背景,当代中国美术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版画、油画、水墨画等传统画种在美术界的长期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实验艺术极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美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综合材料的绘画作品逐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促使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综合材料课程。当前,不止美术高等院校,很多综合性高校都将综合材料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综合材料绘画课成为绘画专业众多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对于传统绘画作品而言,综合材料绘画可实现非常大的突破,其在作品上的精细和规整将新颖的视觉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充分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来。

  展开来说,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内涵指的是,在造型艺术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材料,以便于在艺术设计和创作中确保学生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材料,从而顺利解决造型艺术中的材料形态、色彩、质感等多种要素的组合及其搭配问题,由此衍生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生成的一门课程。如何有效延伸和拓展传统绘画媒介是综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进行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绘画媒介的内涵及其语言的诸多表现技巧,从而有效激发其艺术个性,准确定位自己的绘画形式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学生在对现代艺术进行洞察时,综合材料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内容长期不足的现状予以弥补。本文的旨趣在于,基于高等院校美术绘画专业进行改革的大背景,梳理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具体形式,将绘画发展史穿插于其中,以便宏观认识西方现代绘画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的文化问题、绘画媒材样式及其人文精神内容充分融入其中,从而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其关注生活的意识。

  以师范类美术院校为例,几乎所有专业都面临课程内容多、课时较少、集中性偏低等问题,因此,从总体上讲,各类高校均可以尝试采用短期轮修的方式设置和实施综合材料课程,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实施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围绕于此,该项改革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教材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及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

  教材建设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我国与西方艺术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基于知识、技艺以及项目创新对教育教学提出的革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特色美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Y构,从而取得新的教材建设成果,是衡量高校规模和发展水平,并且直接反映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教材使用,需要尽可能地聚焦于原版教材。在这一点上,已经有部分美术高校将国外同类院校所通用的专业教材予以引进,古典绘画、绘画构图学、现代绘画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当然,单靠此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编写出比较系统的教材。比如,已有部分省级高校编写出欧洲综合绘画技法实例、油画风景、人体创作与技法研究以及西方美术史等教材,大家使用之后反映效果不错。主干课程的版本要坚持实效性,将时间限定在近三年之内。同时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从重点教材、画册、教师和学生参考书等方面全面入手,从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高等院校需要及时将陈旧的课程予以淘汰,同时将优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更好地将其中的新颖内容为教学服务。美术专业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全面把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随之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另一方面要坚决摈弃过时知识,力避重复讲授,有机结合不同课程,使之成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设置绘画专业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时,在构建核心课程群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油画方面可以将油画头像、半身像和肖像、风景写生和创作,素描静物、半身像、坦培拉、丙烯绘画、绘画构图学等课程进行设置;国画方面可以选择性设置人物速写、构图学、山水写生、写意山水画、色彩静物、素描静物、工笔花鸟画、山水画、工笔人物基础、写意人物画等课程。也就是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并基于此构建起核心课程体系。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作为主要发展线索,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中关于绘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具体条文对课程门类和必修课所占比重都做了科学调整,使选修课和实践课在总课程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因此,要积极地开阔教学思路,在当前人体、风景创作等课程之外,积极借鉴国外教学内容,将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等课程引入选修课堂。

  首先应当从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方高等院校出发,并加以逐步推广,敦促其找准各自特色,积极适应国家发展艺术教育事业的各项要求,强化建设绘画专业的内涵,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创新。

  课程改革需要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采用合作交流、国内外联合办学、强力推广实践教学等形式,及时修订、更新和充实已有教学计划,以便于确保其即时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教师做好科研工作,并将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际教学。要实现外教走进课堂,踏上讲台,并需对现代绘画艺术和西方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其绘画技法和理念,从而实现中西方在艺术文化内涵、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相辅相成。由此一来,极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将西方绘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其他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上,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艺术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培养热爱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复合型绘画人才。

  在探讨综合材料绘画的教学方法时,本文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来展开的。依据绘画材质的不同,分为板上材料、布上材料以及纸上材料三种,教学方法就是围绕这三者进行探讨的。

  与纸质材料相比,可作为板上综合材料的元素来源要广泛得多,不同类型的金属、石材都可以应用于板上,供学生进行绘制。从内涵层面来说,板上综合材料是多面的、立体的,并非局限于木板、石板或金属板,也并非囿于平面成品,一切具有明确创作意图,并对建构绘制作品有益的成分都可包含其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是需要让学生多关注空间感、厚重感以及视觉冲击,使其明确有机组合多种材料以使所构建的画面呈现出多个层次,这才是该训练的主要目的。二是将自由和秩序两个要素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在自主化创作理念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教学中将此种观点提取出来,充分将自由发挥、自由联想、自由建构以及自由绘制等特点展示出来。但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用将创作理念、形式语言以及个性图式的秩序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其不悖于初衷。

  从内涵上来说,以油画材料为主的西方绘画材料称为布上材料。鉴于扩展其艺术领域的需要,故称作“布上材料”,这就充分强调了油画材料作为一种综合材料的自由属性。在此类材料上使用的丙烯色、油画色、画布、笔、粉、蜡、刀、胶以及各类媒介物质均属于自主行为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传达精神与观念的手段。在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时需要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熟悉各位大师的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绘画风格,对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当代艺术具有第一感知;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画布材质,充分体验其触觉和视觉效果,从而对布上材质的功能属性和绘画构成表现手法了然于胸,自觉处理好绘画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纸质绘画的质地不同,其使用的纸品种不同,在性能上差异很大,表现为视觉、精神感悟和心理感受不同。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由水墨材质开始,使学生能够对宣纸和墨的质能有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引导其将构成手法予以实施。之后,将民间绘画和民族传统绘画作为水墨材质训练的必需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三是让学生在水墨构成表现过程中分解组合实验,充分体验笔墨情趣的过程,从而将积色法、洒落法、拓印法、拼贴法、加剂法、晕色法、泼彩法、平涂法等融入画中。四是加强水彩纸、绘图纸等绘图用纸的训练,对其性能和质感多加了解了之后着重在造型和色彩的构造表现能力方面进行训练。

  综上所述,设置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所蕴含的表现力进行探究的能力,而且在于激励学生从个性出发,探寻其内心深处的自由精神并予以表达,唯有如此,才能践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绘画教学思想内核”的理念,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科学新技术出现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它带来的技术变革对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震动了整个美术界。电脑设计以其精确的科学性、强大的适应性和颇有效率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几乎渗透到美术的各大领域中,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创了现代美术的新方向,在这些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脑美术课程。在新课程的开设后,

  影视动画专业电脑设计课程需要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再现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法、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电脑美术课程需要使学生

  法、表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总而言之,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及色彩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符合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学生学习绘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在学习中掌握各种绘画能力。

  绘画基础课程是集中一年内完成,还是分散到三年内完成,哪一个更适合专业的需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1)基础课程集中在第一年内完成。(2)基础课程平均到每个学期去。结合这两种方式,我觉得可以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把绘画基础课程合理分到各学期去,前期课量多偏重基础,后期课量少偏重设计,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课程对绘画基础的需求,又可以避免会了电脑丢了手绘。

  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设计绘画课程是现阶段形势下的两种绘画基础课程,这两种绘画课程虽然都属于绘画基础课程,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速写基础,训练学生掌握绘画的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和再现能力。设计绘画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图案、设计速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利用各种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画面表现,不同类型的排线组合训练,掌握艺术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各种表现手法等知识技能。所以前者训练的是技能和动手能力,后者训练的是意识形态中的情感表现。侧重点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随着高职美术教育的不断改革,专业老师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设计绘画基础课程就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绘画基础课程在高职美术院校中已经悄然改革,长时间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各专业都已经有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内容安排,比如,各专业把设计的概念融入课程,在传统基础课程中融入设计,但设计绘画课程就必须以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学习设计绘画前还是要学习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可以把设计绘画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掌握传统美术教育基础透视、构图、明暗、造型知识,有熟练的造型能力。第二阶段:想象创意阶段,学习设计的方法,了解设计的要求,收集设计素材,并能通过设计规则,对素材进行变形、拆分重组、概括提炼等,得到创意想法。第三阶段:归纳设计阶段,通过上一阶段得到的创意想法,在这一阶段实施,根据实际需要完善设计。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中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创新,究竟怎样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学到的造型、审美、表现能力,来为电脑设计课程服务。换句话说,美术离不开传统美术教育的学习,前面加上电脑技术也是一样,要教会学生去感受艺术形式的本质,学会运用本质,掌握感知艺术的能力,更好地融合在专业学习中。

  [1]王欣东.数字化艺术的魅力:论电脑美术的特点及其艺术精神[D].东南大学,2005.

  [2]王宁.浅谈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的绘画教育与专业的绘画教育,在教育的目标上是有所不同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范画”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加以创新与推广,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美术教学之中开展“范画”教学呢?

  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技术教育,特别是基层学校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正确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美术教材之中的古今中外著名的美术作品与当代名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缩得非常小,导致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绘画细节根本无法辨认。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对于这些作品的鉴赏也感觉很无味,常常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作品一眼而过,从来没有真正地对其绘画技能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进行细细地品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学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欣赏范画、临摹的引导,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真正感知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构图造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我们的美术课堂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绘画意愿,还能使学生产生美的向往。

  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中结合自己的美术作品,根据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创作范画。然后把教师自己在范画创作的体验与绘画技法等详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创新自己的绘画构思方法,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创新、举一反三,把教师的范画创作构思扩散成新的绘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创作思维与绘画设计方法。在现阶段我们的美术教材之中,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印得非常少,而且印刷的作品画面在教材中所占的页面还十分小,作品中有些细节的地方印刷还不够清晰,这样的作品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中的画面给学生讲授这些绘画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是很难理解相关绘画知识的。在这种绘画教育的模式下,我们在美术教学往往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了一大堆,学生在课后的作业过程之中面对作业还是无从画起。

  比如,我们在教学素描的相关美术知识时,还没有等教师把作品的明暗画好,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已经过去了近一半的时间,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哪里还有时间给学生用于练习与作业啊!要解决这些教育实践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的课前做好准备,把作品的绘画方法与绘画步骤进行放大的范画,之后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把我们绘制好的范画依次展现给学生,并且根据每幅范画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真正做到直观而简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我们的美术绘画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范画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

  美术教学中对范画的对比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绘画的对象,熟练掌握绘画方法与构思要领的重要手段。范画的对比学习是美术教学中最直接、最具体的绘画教学方法,这种美术教学方法直观地把绘画的技巧与步骤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美术教学中的“构图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展现几幅简单的构图范画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展示出几种错误的构图,然后教师在教学之中把正确与错误的两种范画进行具体的比较,加深学生对于构图过程中错误与正确的认识。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判断绘画过程中作品比例对不对、绘画色调是否和谐、统一等。只有这样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少走弯路,真正掌握绘画的构思方法与作画技巧。

  动漫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等特点。可见,动漫产业存在的利润空间较大,利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前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动漫产业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动漫制作技术初具雏形,数字绘画技术的推广利于我国动漫技术的发展。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得知,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所院校开设动漫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还有更多的大专院校已经或正准备开设动漫专业。虽然我国动漫教育蓬勃发展为动漫行业输送了很多技术人才,但高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仍很严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雄厚,办学历史悠久,但对于动漫专业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的院校还是只注重学生传统绘画技巧的掌握。随着数字绘画的技术的引进,正好解决了学生对于传统技巧掌握难的问题,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创意性的掌握。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有过硬的素描技术,但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讲,在美术方面都是处于零基础,因此提高技能,掌握有效的技巧至关重要。入学时,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绘画功底,对于后期的数字绘画教学有铺垫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够得到扎实的提高,但是在学生L画技巧的创新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学生后期自主完成绘画课程,受到老师的影响较大,绘画不能突出自我的局限。而数字绘画教学,注重与学生创意的培养,高科技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波及,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发展。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的学生需要完成过多的手绘作业,学生过多地接受老师对于绘画技巧的讲解,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能够突破常规,不利于动漫的制作。动漫专业美术的基础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绘画技巧上的突破,让画出来的人物、景物等具有神采,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绘画精髓。

  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的课时安排量相较于其他的课程的学习较大,但是总体绘画效果却收效甚微。学生只能够模仿式的学习,而没有自己学习创新性,动漫产业的企业需要有创意性的人才,传统教学不能满足这一点,将会被数字绘画产业所取代。

  数字绘画注重的是时间的能力加强,实践是五年高职动漫专业基础学习掌握扎实性的标准。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实践课程在数字绘画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占总课时的40%以上。数字绘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绘画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显著的作用,排课的比例相对较少,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大。学期末考核时,能明显的区分出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字绘画教学对于现在国内的教学模式来说,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绘画教学的师资力量上。技术的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教学效率的把握存在着不确定性,相关的教学器材,在有关的学校的配置并不完善,这个对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又是一个限制性因数。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对于后续的学习有较大的学习延展性,需要及时地对后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后期的教学任务。经过数字绘画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于动漫专业技巧的把握有积极的作用。

  数字绘画培养的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学生能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而扎实的美术基础以及数字绘画的能力,更适应当今无纸动画的时展,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对后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数字绘画技巧的投入,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社会文化的需要,动漫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存在着缺陷。

  数字绘画是对于传统绘画技巧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数字绘画发展相较于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来说较晚,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推广,动漫专业的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五年的专业化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大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扎实的基础功底能够在动漫设计时突破常规,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同时,数字绘画更符合当前的学情和时代的发展,数字绘画能够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有推动的作用。数字绘画相较于传统的绘画教学来说,是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学校加大关注力,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第一,五年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新理念,以此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教育。

  第二,对于教学改革方面,应该明确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分析清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地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第四,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严格地选择专业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地创新模式,编辑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课本。

  第五,教学的模式上,应该更加的科学化,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合理的考核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 刘觉敏.探索江苏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平衡发展之路[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 高钰朋.河南省新乡市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其实,学生的绘画水平不论高低,总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总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射,这些火花往往表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次的绘画内容要求是:每位同学画一幅环保内容的水彩画,表现的主题要鲜明,色彩调配准确。大部分学生表露了自己对目前环境的真实情感,画出了不少佳作。我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充分肯定。看着学生兴奋的议论着各自的评价结果,我突发奇想:何不针对这次绘画评价情况听听学生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呢?

  李敏同学第一个发言:“我画的是树木被乱砍伐后的情景,以前森林茂密,绿叶葱葱,各种动物都在这里嬉戏,山清水秀,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块优美环境的阵地,而现在人们不顾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乱砍树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色渐渐地变没了,光秃秃的山坡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沙尘天气。”

  刘晨同学说:“文物传承着凝重的历史文明,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所以我画了一幅保护文物的水彩画。”边说边展示给同学们看。

  毕研璇同学说:“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没有了它们,我们将无法快乐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一起关爱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用我们的双手为它们构建安宁舒适的家园!所以我画了一幅要善待动物的水彩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认为“观察记忆―实践绘制―想象创新”的绘画教学新模式很有实效,现以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学期《海底世界》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课件,让他们仔细观察海底动植物的形状、颜色,记忆其分类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表现出以往不曾出现的认真态度。我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海洋里有各种颜色的、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真是美极了!可是我们现在不能亲眼看它们,也不能去亲手摸摸它们,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它们画下来,好吗?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这样,在让学生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学生通过对课件的录像和课本中写实图片的观察记忆,对海底中的动物、植物的形状、颜色等都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一看二想三画”的方式,进一步落实知识要点,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

  一看:看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分析画中哪些地方画的好,哪些有创意,哪些需要改进。

  二想: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怎样设想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设想主体落实到画面中应如何构图。

  三画:通过看、想,把印象中的海底世界画到纸上,将画完的图画经过修改后,用黑色水彩笔勾出主体物的边缘线,用油画棒填充背景的颜色,用明亮鲜艳的水彩笔画出主体物的颜色。

  在这样的实践绘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完成绘画作品,这既落实了新课的知识要点,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基础技能,也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是美术与信息技术能力整合的体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教好电脑绘画还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下面就我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下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有很多电脑绘画软件,它们各有优势弊端,到底让学生选择哪种绘画软件呢?其实,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其心智和操作技能的不同,分类选择绘画软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年级和不同性质课程分别选择不同的绘画软件:

  1.低年级绘画软件选择:Flas涂色涂鸦类游戏,儿童画画软件TuxPaint;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电脑,有些甚至还没开始电脑课程,对电脑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都还很生疏,所以不要急着教系统中的“画图”,选择游戏味更浓一些的flash涂鸦程序,让他们先在游戏中认识电脑绘图,培养兴趣。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设电脑课了,“画图”也是教材中的软件,金山画王是一款素材超多的多媒体绘画工具。很多学生一打开金山画王,马上被里面的小动物、小花朵、小卡通吸引,迫不及待地抓起鼠标就开始组合、画图,学生很容易使用,轻松上手。

  Photoshop绘画软件虽然很优秀,功能强大,但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操作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同时也要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只能让能力稍强一点的学生来使用,如课外兴趣小组等。另外还有很多比较专业的绘画软件,如SAI等,让学生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活充满乐趣。在他们认识电脑绘画以后,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兴趣在绘画过程中便会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点,使教学内容增加趣味。

  起初我教学绘画,总让学生打开绘画软件,然后说今天我们画什么图形,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往往勉强完成任务,图形很僵硬,没有一点灵感。后来我转变了教学方法,不让学生照本宣科地画某某图形,而是给出一个简单图形,如拍一些树叶或者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这个图形还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小鱼,有的说像小船、像魔力棒……那你们想画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如果不满意可以擦除、撤销,返回重新操作,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电脑绘画教学中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把课堂变为技能操作课,单纯学电脑软件。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两会”:有绘画思路,会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纯粹的技能传授者,要做绘画的启发者。

  课堂是主阵地,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小学绘画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四种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源泉。怎样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绘画活动感兴趣?我常常引用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课堂。如学生们爱卡通,那我就让学生们猜猜卡通人物;给出一幅抽象图,让学生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给出一个课前绘画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进入课堂等。一个成功的导入,会把学生的心迅速抓进课堂,同时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上课的兴趣,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低年级学生一开始接触电脑,学习画画是很艰难的。他们对系统操作不熟悉,对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如果最初就“命令”他们要这样操作,不能那样操作,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对电脑的激情和兴趣。这时不妨让他们玩一玩,用一些绘画小游戏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能得到操作技能上的锻炼,教师再适当引领指导,这样会事半功倍。

  电脑绘画课堂最终还是要回到“画”上来。大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中,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玩游戏,干脆回家后不让碰电脑,所以留尽量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画一画就显得很重要。但也不能任由学生在绘画软件中自由画画,不提任何要求。每画一个图形,如画小房子,我们可以问学生:你有没有比前面画得更好、更快?这样一来,学生每次都能提高一点点,学生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信心也就有了。同时教师也应该放下身段,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画一画练习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在我身边。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手绘课程作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美术课程的延续和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手绘课程相对应的是电脑绘图课程,但是电脑绘图注重复制和仿真的特点,造成了它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综合素养方面无法取代手绘课程。

  纵观国内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绝大多数都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从基础绘画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如今手绘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搜集和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大致梳理和总结出现今国内手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笔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院校的手绘相关课程进行调研,内容梳理如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景观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仅各开课4~5周,但是在大二和大三的夏季学期会进行1~5周的专业考察和实践课程。中国美术学院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绘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分别也是仅开课4~5周,但是在大一到大三的春季学期都会开设外出考察课程,包括民居考察、园林考察、民居测绘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有关手绘的内容会在大一下开课8周,然后进行两周的春季写生,同时会在大五上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室内环境表现”课程,在大三上开课34学时,同时会安排实践环节,如室内设计周(大三下,1周);建筑快题设计(大四下,3周)。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分成建筑表现技法和室内表现技法两个部分,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别开设15周,同时在专业限选课中有开设60学时的快题设计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设48个学时,同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期末基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题设计周,并且在大四上会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手绘课程,仅仅在大一下、大二上(约占64个学时的三分之一)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间有涉及手绘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基础美术课程阶段安排过外出写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的院校在手绘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相关课程,仅安排一些外出写生的拓展训练;有的院校手绘课时远远短于基础美术,严重忽视了其重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手绘课,只在基础教学中对手绘的内容有所涉及。以上这些教学安排,基本上只能满足手绘课程中技法掌握和效果图训练一个方面。而教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会增加安排快题和专题设计等手绘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弥补手绘课程中的快速表现部分。

  许多院校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只有技法培训。以室内专业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从室内陈设单体开始慢慢临摹到整体空间,等画熟练了就对着照片绘制效果图,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效果图,不经过思考就拿着他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或者片面追求最终效果,渴望通过几节课就绘制出大师级别的作品,甚至画成精细的表现画。这些都与手绘课程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教师单凭经验口头传授,缺乏直观的示范,理论脱离实践。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师生缺乏互沟通。学生学完后只掌握了基础的技法,几乎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面对大型项目的手绘设计更是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画匠”而非设计师。

  设计类专业手绘课程包括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成果表达,两个方面都是手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手绘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很多院校基本上只做到了设计成果表达部分,为什么缺失了设计方案构思部分呢?

  快速表现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完整表现是设计成果部分和手绘艺术的展示。手绘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而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厚积薄发,无法一蹴而就。在手绘课程短暂的几十个学时内,学生想要快速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相当于设计能力的速成,这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模仿和教师指导,完成几张优秀的效果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传统的手绘课程为了教学成果,往往把重点放在完整的效果图表现上。

  快速表现在专门的手绘课程以外隐藏在许多课程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例如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推敲思路和确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快速表现的运用;又如快题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用图纸表达出来。其实快速表现部分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其他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快速表现部分并不是简单缺失,而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将课程安排到位、重要性发挥到位。

  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渴望速成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手绘课程教学。放眼望去,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绘教材基本都关于手绘技巧速成,例如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手绘技法,三十天成为手绘大师一类。更有甚者如庐山手绘营,据参加过的学生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完成超负荷的绘图任务,最后都变成了画图机器,根本没有设计能力的提升。手绘培训行业起步晚、专业性较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国内手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

  鉴于以上情况,从完善我国手绘教学体系、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手绘、工具、技巧、透视原理等。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对手绘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在短期教学中由简到繁地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手绘质量。运用多媒体介绍各种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品位。临摹思考:临摹是学习手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善以机械临摹为主的手绘教学模式,不代表完全摒弃临摹,而是在临摹时要明确原作的精髓,不一味照搬。临摹前多看、多揣摩,提高欣赏水平。临摹时要结合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分析能力、掌握规律和技法,积累素材。默写训练:默写是临摹的深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默写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消化吸收优秀作品并转化为自身优势,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作品不必和原画完全一样,但是形神和精髓要把握准确。个人创作:手绘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付诸实践,为设计方案服务。在临摹和默写的基础上,可以从图片写生入手,凭借积累的功底尝试独立完成效果图。先对图片主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构图、透视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原图的审美效果。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达到“质变”的目标。

  改革方法:教师应根据草图训练的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精简繁冗的传统表现方法,如裱纸、水彩等。教学时注重锻炼学生目测能力,要求不借助工具将透视和比例表达准确。提倡使用钢笔线描、马克笔、彩铅、钢笔淡彩等快速表达工具,用色简练概括。课堂上多布置短期作业,限制完成时间。教师示范:教师多动手做示范,观摩和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手绘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草图表现能力,并结合课题熟练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外出写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外出写生课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整个设计课程的中后期(大三下或大四上),增加一门有关快速表达的总结性课程,即综合表达能力考核。这门课程类似于手绘课程的毕业设计,代表整个手绘课程学习中收获经验的汇总、梳理及系统性提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科学合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手绘能力,达到展现设计构思、与客户交流的目的;同时考察出学生几年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制图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手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某快捷酒店室内设计课题,教师可以围绕手绘开展现场草图测绘、方案构思和效果图定稿三段式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对现场进行简单分析和高度概括的速写,作为现场状况记录和日常素材积累;中期,引导学生绘制大量的构思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作为思维过程的推敲和展示;后期,着重训练学生绘制较为清晰、准确的效果图定稿,作为对空间完整构想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手绘参与和感受整个设计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手绘的运用能力。

  东南大学建筑专业学生在大五的时候,会被安排有利于升学、就业的快图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把手绘草图课程和快题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严格限制绘图时间,学生会自觉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锻炼观察和快速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组成创作团队进行快题竞赛。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缺点,汲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

  可以选择临近期末的一周作为专题设计周,集中利用时间,全面强化训练。以环艺专业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课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空间型课题,强调对三维场景的观察、体验、表达和创造;材质型课题,强调体验不同材质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灯光型课题:通过照明把握空间层次和质感,强调营造与空间性质相协调的氛围,如卧室的宁静舒适,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富丽堂皇。

  (1)很多高职院校招收非艺术考生,学生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即使招收艺术考生,基本上也是没有通过本课术科考试的学生,学生的绘画基础薄弱,加上艺术学科学生普遍文化课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再加上高职院校只有两年多的学习时间,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一学期或更少,开设课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也只能开些素描几何形体和素描静物及色彩静物等课程,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绘画要领和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障碍。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成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工具,校外的电脑培训班一两个月就可以把效果图做的说的过去。学生不愿意下苦功夫进行手绘练习,不懂得手绘能力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建筑速写是手绘能力中最基本的一个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临摹为主,脱离了临本学生就不会画了,缺乏自主绘画的能力。

  (4)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建筑速写室内外写生课程开设不够。

  (1)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建筑速写的线条、透视及造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按照建筑速写元素让学生分开掌握,线条,透视等元素,线条采用先讲解线条绘画规律和绘画方法,再用硫酸纸描摩,最后在白纸上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线条得绘画方法,增强绘画的表现力。透视分一点、两点、三点透视等多种,正确的透视是一项严谨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复杂比较难理解,不可能各项精通,所以尽可能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最常用的几种,教学采用先让学生了解透视原理,熟练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以及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掌握了绘画元素后,进行综合运用,将所有掌握的技巧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采用由易到难由单体到复杂组合到整个室内或室外空间,循序渐进的掌握建筑速写的绘画方法。同时遵循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练习,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上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和绘画步骤进行练习,一段时间突破一项学习内容和元素,课外让学生多通过网络、书籍、实际的设计项目等,多收集设计元素,多记录整理,多通过速写多画身边的物品,不断积累和提高,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学习中循序渐进,没事的时候多进行线条练习,多画建筑单体。临摹和写生相结合,多体会优秀作品优秀的地方。注重实践多看好的实际设计项目,从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建筑速写绘画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示范,在讲授绘画原理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很强的建筑速写绘画能力。将各种绘画技法,线条的运用、透视原理示范给学生。在讲解透视时,给学生分析整个画面的透视变化,分别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点透视、一点斜透视、两点透视等将其表现出来。教会学生正确运用比例尺和对平面图的分析。

  (4)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采用实物视频展台加投影机,将绘画步骤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绘画步骤进行学习。也可以将国内外优秀的建筑速写作品给学生展示,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临摹,学习优秀的部分。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5)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没有绘画基础或只有简单绘画基础的实际,打好学生基础绘画能力,建筑速写学习的过程中明确透视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训练和学习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不断的练习中努力学习形体和光线的关系,笔触的描绘手法,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具体而精微的呈现出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结合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经营画面布局的良好习惯。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去描绘丰富的局部形态。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教学中提到的最多话题,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共同问题。《文心雕龙・总术篇》结尾概括了四句话,即:“先务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首先要掌握整体,也就是大的趋势和根本要点,察其究竟,抓住主要的东西,统帅全局。

  (6)勤奋也是学好建筑速写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速写的绘画是一个由生到熟,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没有画不好的速写,速写是人们认识事物最直接最本质的方式,只有长期坚持并且不断的体会和感悟,才能越画越顺手,画的也会越来越好。古人说“废画三千”,没有几百张的积累是画不好建筑速写的。

  (7)多带学生参观较好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并进行现场作画。建筑速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筑速写技能的提高不仅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应在平时多练习,熟能生巧,同时多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更好的提高建筑速写教学效果。

  [1] 陈春花.对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的两点建议[J].教学论坛,2008(5).

  文学微课侧重讲究艺术氛围:一讲究稿本的设计,微课的稿本不但要有设计、有内容、有分量,而且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事先考虑到讲授时的效果,要与艺术朗诵(配音旁白)相协调统一;二讲究朗诵(配音)的结合,朗诵(配音)对于欣赏和理解作品平添了许多艺术魅力,是实现文学微课的教学性、科学性与欣赏性有机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三讲究美术的呈现,既包括富有艺术画面感的n程片头,也包括相得益彰的人像、书影、插图等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影视资料,还包括适于学习者观看的字幕;四讲究音乐的陪衬,音乐是制造艺术氛围的重要手段,不但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增强文学微课的艺术性,唤起学习者的共鸣,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

  基于微课的特点,我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文学微课”。我们要吃透教材,挖掘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再精选出关键点,作为微课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文学微课的创作。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该作品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表1):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似有建筑的形体结构美,故称有“建筑美”。整首诗又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所以此诗又兼具“音乐美”。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重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等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总而言之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所以以“绘画美”作为《再别康桥》文学微课的讲授点是再好不过了。

  确定教学目标和微课知识点后,就可以进行微课教学脚本的设计工作了。有了教学简案,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各个环节应该怎么设计就会一目了然。微课程《的绘画美》的教学脚本如表2所示:

  《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诗人的感情也是真挚强烈。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观还未真正成熟。因此,仅以鉴赏诗歌的绘画美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绘画美”能较为容易且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领悟诗歌的主旨。

  《再别康桥》这首诗“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兼备,是徐志摩诗作中的代表作。而“绘画美”最为突出,诗中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着色绚丽、描绘形态、增添声音、寓情于景。本课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授。

  3 美在景物,从上而下。通过观看油画,由上而下地浏览云彩、夕阳、金柳、榆阴、青草、艳影、青荇。

  ①绘色:通过观看动画,柳树、柳影、云彩等景物在夕阳映照下镀上金黄色,富丽堂皇,颜色美艳。

  1 巧用有颜色之词,设色绚丽。从“金柳”的璀璨如金、“青荇”绿得发亮、“星辉”的绚烂夺目等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明艳的色彩上感受诗歌流动的“绘画美”。

  2 妙用动词,描绘形态。从与云彩的“招手”、柳影的“荡漾”、青荇的“招摇”等结合拟人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富有动感的动作上感受诗歌的“流动的”绘画美。

  3 增添声音,锦上添花。从高潮部分的“放歌”和鸣声沉默的“夏虫”,无形中使诗歌更有美感,意味隽永,更让诗歌的“绘画美”流动起来。

  4 借助景物,情景交融。康桥这么美丽迷人,离不开诗人对康桥热爱、依恋的美好情感。全诗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这真挚的感情。

  整堂微课共耗时5分21秒。在背景音乐《神秘园》的静静“流淌”下,微课程《再别康桥》绘画美的教学过程如画般展开:

  【动画效果】以一幅古典浪漫的康桥图片为背景,一组康桥优美风光的图片在屏幕下方缓缓“流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着举世闻名的剑桥校园。

  【配音】你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新月派”所倡导的新诗唯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动画效果】先出现《再别康桥》内容,再在“景物”上加入土黄色方框,让学习者一目了然。

  【配音】在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写了这些景物(即“云彩”、“金柳”、“艳影”等)。

  【动画效果】随着景物配音的顺序,油画框内相应地由上而下地出现云彩、星辉、金柳等景物。

  【配音】诗人的视野从空中的云彩、星辉、夕阳写到地上的金柳、榆阴再到水里的艳影、青荇、青草。这些平常不过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妙笔下显得色彩斑斓,富有活力呢?

  【动画效果】云彩、柳树、湖面等景物都慢慢地变色,镀上一层金色。随后出现“绘色”字幕,最后出示“绘形”二字。

  【配音】你看!夕阳温柔地给嫩绿的杨柳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婚纱,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诗人为柳树绘上了璀璨如金的色彩。诗人又请来了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那美丽的金色头发,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在诗人的妙笔下,金柳树被绘以摇曳多姿的形态。柳条多情地亲吻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宛若娇羞的新娘,颜面低垂,娇艳欲滴。无不撩拨着诗人的心弦,人心醉不已,心潮澎湃。

  【动画效果】油画下方出现“河畔金柳倒影图”。在屏幕的左上方,慢慢出现“那河畔的金柳……”的诗句。

  【配音】这就是夕阳西沉、媚人柳枝的河畔金柳倒影图。难怪诗人发出唯美的感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动画效果】空中的“星辉”金色闪耀,随即屏幕下方出现“绘色”字幕;诗人乘着小船的图像从油画框的左下方徐徐驶来,并出现“绘形”的字幕;最后出现“绘声”的字幕。

  【配音】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夜晚,河边的金柳摇曳多姿,天上的星辉绚烂夺目,梦幻迷人,诗人为星辉描绘上了斑斓耀眼的颜色。此时,一位失意沉重的青年学者正伫立船头,小船徐徐驶来,他撑起长篙,自在地飘荡在这河流之中,诗人仰望浩瀚的星辉,环视婀娜的杨柳,青幽的草地,和这被他划开的河面,他突然想要大声放歌,来讴歌这一片人世间的净土,讴歌这承载着诗人灵魂的天堂…… 诗人不仅让“荡舟河上,满载星辉寻梦”的动态情景在诗中呈现,还在宁静的夜晚增添了美妙的歌声。

  【动画效果】屏幕左上方出现“寻梦?撑一支长篙……”的诗歌内容,随后在油画框下方出现“撑篙漫溯寻梦图”的字幕。

  【配音】这幅“撑篙漫溯寻梦图”唤起了诗人对七彩生活绵延无尽的遐思。“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动画效果】先后出现这些内容“绘色”、“绘形”、“绘声”、括号和横线符号、“热爱”、“依恋”、“流动的绘画美”。且“流动的绘画美”保持着流动的效果。

  【配音】这首诗有色、有形、有声,使平常之景都流动跳跃起来,而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依恋之情。情景交融,绘成了意境优美、流连忘返的欧洲油画,正所谓是“流动的绘画美”。

  【动画效果】康桥的照片有条理地出现,并一直保持着浮动的效果。最后跳到“谢谢观赏”的幻灯片。

  【配音】同学们:诗,是文学的精灵,语言的精髓,它总在不经意间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请大家从康河桥头出发,去感受诗歌“绘画美”的魅力吧……

  课程不仅是静态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动态的课程活动,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微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实施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

  “文学微课”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此为突破口,加强语文微课程更广泛地应用,引领语文信息化教育的新发展。同时“文学微课”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艺术动画演示,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文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学艺术思维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BG真人平台

搜索